关于以冰雪产业助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 建设建议(第0077号)的答复意见
赵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以冰雪产业助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以冰雪旅游的发展促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交通互联
目前,我市冰雪体育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如下:
(一)冰雪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场地布局趋于全域化。拥有四大滑雪场体育旅游优质资源。重塑四大滑雪场品牌,推动棋盘山、怪坡、东北亚、白清寨四大滑雪场提质升级,增强承载能力,实现错位发展。增设一批冰上运动旅游设施。在原有的和平区万象城、和平区全民健身中心和铁西区大都汇三座冰场的基础上,沈阳体育学院标准专业冰球馆、浑南区“冬梦冰雪乐园”和沈北新区“全息冰雪场地”填补了南北新城区冰上设施空白,浑河城市段、秀湖、丁香湖、北陵公园、青年公园和万柳塘公园等自然水域已成为冬季市民健身休闲旅游聚集地。冰雪健身休闲旅游场馆向“四季”拓展。沈阳市现有冰雪活动场地63处,包括4所滑雪场、4座室内滑冰场、10处室内滑雪训练场地、22处校园冰场、23处室外群众娱乐冰雪场地。同时,盛京大剧院、K11、万达广场、一方广场等公共和商业设施内新建的室内滑雪训练场及“和平杯”世界足球公园新增的1250平方米室外标准轮滑场地,可供市民在非雪季期间开展冰雪活动和训练,“四季冰雪”已成为引领沈城冰雪体育旅游消费新时尚。
(二)冰雪体育旅游活动多样,冰雪运动趋于平民化。积极开展大众冰雪体育旅游活动。以“拥抱冬奥 逐梦未来”为主题,广泛开展冰雪知识普及宣传,推动冰雪运动进社区、机关、企业、农村,持续举办大众冰雪趣味运动会、市民冰雪运动会、冰雪嘉年华、冰雪公益行等大众冰雪体育旅游活动。积极推进“冰雪进校园”活动。鼓励中小学将冰雪项目纳入综合实践课程,体教协同开展冬季运动技能培训,三年来全市共有8万人次中小学生走上冰雪。截至目前,我市共创建27所国家级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55所市级冰雪特色学校和7所“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扶持培育冰雪体育旅游社团组织。目前,全市有冰雪体育协会5个,包括市滑冰协会、市滑雪协会、市冰球协会、市冬泳协会、市赛艇皮划艇协会(冬季推广冰龙舟、冰帆项目),常年组织开展健身、公益培训、培训和讲座,成为普及冰雪体育运动,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业的重要力量。
(三)冰雪体育旅游创新发展,冰雪消费趋于融合化。着力打造冰雪体育旅游品牌。着力打造沈阳国际冰雪节(冬季游)品牌,以“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温泉、冰雪民俗、冰雪美食、冰雪商贸”六大主题为核心,“东西南北中”全域布局,重点培育棋盘山冰雪大世界、卧龙湖大辽冬捕节、关东影视城迎春灯会、奥体中心冰雪嘉年华等冰雪体育旅游品牌,相继推出10条全域游路线及20条短途区域游线路,延长旅游消费链条,有力推动了冰雪体育旅游和各经济业态的融合发展。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鼓励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开发新产品,推动现有冰雪装备制造企业打造自主品牌。目前,我市已发展5家冰雪装备制造企业,提供滑雪设备制造、滑雪场管理服务、冰雪运动装备生产等冰雪体育旅游配套保障服务,年产出达亿元以上规模,为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产业提供重要支撑。积极培育冰雪文旅IP。重点打造四个东北第一冰雪核心IP:民俗IP重点推出了东北冬季第一市(老北市)、清代第一国俗(盛京冰嬉节),商贸IP重点推出东北第一街(冰中街),冰雪娱乐IP重点推出东北玩冰戏雪第一站(棋盘山冰雪大世界),努力把冰雪“冷资源”做成文旅“热经济”。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释放北京冬奥会对全民冰雪健身的带动作用,坚持扬优势、固根基、补短板、抓重点、求突破,共同推动沈阳冰雪体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一)丰富场地设施供给,推动群众冰雪广泛开展。推进辽宁(沈阳)冰上运动中心项目建设,为承办全国冬运会开、闭幕式及冰上项目比赛创造条件。积极推进气膜场馆、装配式冰场、低能耗制冰技术(设备)和仿真冰、仿真雪在冰雪场馆建设中的应用。深入践行“两邻”理念,健全完善冰雪运动社会组织网络,组织开展冰雪公益活动,加大冰雪运动知识技能的宣传普及力度,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激发大众上冰雪热情。
(二)开展冰雪体育活动,促进品牌赛事体质扩容。大力培育冰雪竞赛表演市场,积极申办和举办国内外高水平冰雪专业赛事,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具有较强观赏性的精品冰雪赛事活动。通过举办和承办常规赛、选拔赛、邀请赛等多种形式的比赛,提高队伍训练比赛水平。加大“冰雪进校园”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将冰雪项目全面纳入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力争实现冰雪运动开课率和覆盖率“两个100%”,持续扩大冰雪运动人口,提升品牌赛事质量。
(三)做好资源整合利用,打造冰雪旅游特色品牌。构建冰雪体育旅游品牌体系和产业链条,深入推进冰雪体育旅游与运动健身、商贸购物、餐饮美食、文旅演艺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和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加快发展冰雪健身休闲产业,积极探索“冰雪体育+温泉”“冰雪体育+民俗”“冰雪体育+民宿”等多种冰雪旅游模式,充分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做优节庆、观光、运动、休闲、娱乐等冰雪体育旅游活动,多渠道、多平台、多角度创新开展营销宣传,进一步扩大沈阳冰雪体育旅游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抓好旅游包车管理,促进城市之间交通互联。我市旅游包车均属营运性车辆,已按交通行业管理要求投保承运人责任保险,在车辆运营安全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保障。为推进以冰雪产业助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交通互联建设,可以利用我市旅游包车数量优势,加强与旅游部门协作,依托正规旅行社及优秀导游服务为基础组织客源,交给旅游包车企业开展运输工作。在运输过程中,交通部门加强和规范旅游包车客运经营行为,保证旅游包车在运输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和运输安全,完善运输服务过程中的投诉处理制度,畅通投诉渠道,以此促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交通互联的发展。
二、以冰雪装备设施制造推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产业共链
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7+1”城市和地区的共同努力下,都市圈体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区域体育一体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体育产业基础更加坚实。截至2020年,都市圈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 506亿元,实现增加值 177亿元;体育产业单位达到7068家,体育产业从业人数达到4.28万人;现有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3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36个。都市圈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企业数量和体育从业人数大幅增加,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用品制造和体育服务业的发展等提供了重要的市场主体支撑。国家级、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单位、项目)的迅速发展,为带动体育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成为支撑都市圈体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是产业协作机制初见成效。经辽宁省体育局同意,2021年沈阳市体育局联合都市圈城市和地区体育行政部门共同发起组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体育创新发展联盟”。围绕体育产业协作共赢,在顶层设计、体制机制、资源共享、要素流动等领域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形成“7+1”的合作机制。先后制定《关于组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体育创新发展联盟推动区域体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体育联盟框架协议》等文件,规划衔接逐步加强,区域性协作机制不断搭建,积极探索了区域体育一体化发展路径模式。
三是体育合作项目务实推进。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和线下线上相结合要求,探索联合办赛的新模式,持续举办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徒步大会、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社区(村屯)运动会、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城市武术交流大会、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国际青少年足球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电竞大赛等品牌赛事。通过赛事活动牵引,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及体育文化等领域合作项目稳步推进,产业协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推动优质体育资源和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促进了都市圈体育融合和活力迸发,为加快建设体育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按照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体育产业资源和主体功能区布局,以促进冰雪装备设施制造发展为牵引,推动体育资源空间的有序开发,促进都市圈城市和地区间合理分工和相互合作,形成“一核、二群、三板块”体育产业发展格局。
(一)“一核”即打造区域体育产业核心。“一核”是以奥体中心体育场馆集群为核心,包括沈阳奥体中心五里河体育场、辽宁省浑南训练基地综合馆、辽宁省浑南训练基地游泳馆及网球中心、辽宁省体育发展中心训练馆一场三馆。核心区重点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以体育赛事为核心,集聚发展体育场馆服务、体育中介、体育培训和体育传媒及咨询服务等相关产业。联合都市圈城市和地区集聚顶级赛事、机构、资本、科技等体育核心资源,深度开发体育消费场景,将体育元素植入经济核心商圈和街区,带动都市圈体育产业要素全面整合、互通共享、规范流转和高效配置,全面提升都市圈体育产业发展竞争力。
(二)“二群”即滑雪、温泉特色体育旅游基地群和体育旅游基地群。结合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特有的地理资源优势,构建生产要素优化聚集地,共享区域公共设施、市场环境,降低物流成本、促进信息交流,形成区域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区域竞争力,以“群”带动体育产业空间均衡协调发展。一是建设滑雪、温泉特色体育旅游基地群。以沈阳白清寨、东北亚、棋盘山、怪坡,鞍山老院子景区,抚顺禄霖,本溪东风湖、花溪沐,阜新黄家沟,辽阳弓长岭,铁岭金峰、小马驹、龙虎山,沈抚示范区丰远热高为基础,建设都市圈滑雪体育特色旅游基地群。以沈阳小韩村(沈北周边)、新民周边,鞍山千山(周边)、汤岗子,本溪“中国温泉之城”康复疗养基地,阜新宝地斯帕温泉度假区,辽阳弓长岭(周边)为基础,建设温泉特色体育旅游基地群。二是建设体育旅游基地群。沈阳重点建设法库航空及滑翔运动装备器材生产基地;鞍山重点打造“中国鞍山千山国际登山旅游节”、“武术交流大会”、“沿辽河国际自行车骑行大赛”、“国际滑翔伞邀请赛”等赛事旅游;抚顺重点发展三块石登山、红河谷漂流等体育旅游项目;本溪重点开发户外登山、漂流(本溪、桓仁县)赛事旅游;阜新在彰武县德力格尔草原风景区建设自驾车旅居车营地;铁岭重点发展高尔夫球运动带动体育旅游项目。充分利用区域空间结构,集群现有资源,形成纵横交错的综合体育旅游基地群。
(三)“三板块”即体育用品生产和研发板块、体育运动器材制造生产和研发板块、“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板块。利用辽宁原有的制造业和现代化物流体系的优势,全面推进都市圈现代体育装备生产销售的发展,形成体育产业三板块联动发展。一是建设体育用品生产和研发基地。借助沈阳、抚顺、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原有的企业和区位优势,建设新型集群,建设国内领先的体育用品生产和研发基地。同时,建设体育多功能基地、全民健身中心、体育竞赛表演中心,健身风景带,带动体育旅游。二是建设体育运动器材制造生产和研发基地。依托鞍钢、辽阳资源优势,建立体育运动器材制造生产和研发基地。围绕汤岗子新城健康产业基地,建设体育休闲用品、保健食品用品、康复健身器材制造业,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运动健身训练基地,建立鞍山体育运动服装品牌制造基地。三是建设“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基地。推动阜新百年国际赛道城赛事基地、古温泉运动康复中心基地、航空运动小镇基地、宝地体医结合试验基地、运动健康食品基地、全生态娱乐休闲运动基地、篮球运动基地七大基地项目开发建设,推进文旅体资源融合,实现体育产业基地化、基地发展协同化、协同发展融合化、融合发展特色化、特色发展品牌化的目标。
三、以冰雪运动赛事举办提升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文旅共建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重要指示精神,科学谋划,狠抓落实,有效推动了我市冰雪运动的良好发展。
(一)以社会化合作为抓手,积极参加省冬运会。科学谋划、超前布局。按照市领导关于组建沈阳市冰雪运动队的指示要求,通过院校合作、俱乐部合作等方式组建滑冰、滑雪、花样滑冰三支队伍,共签约适龄运动员66人,并实行一人一档一册,量身定制训练和参赛方案,提升训练实效。创新模式、深入合作。为保证全项目参赛,以社会化合作为抓手,与松果、安琪、德顺等冰雪俱乐部进行深入沟通协商,达成代表我市参赛的意向,填补了高山滑雪、单板滑雪竞速、冰球、越野滑轮4个项目空白,最终代表我市参加省冬运会新增项目比赛,为实现“全项目参赛”和“夺取最佳成绩”作出突出贡献。圆满完成省冬运会参赛任务。首届省冬运会共设滑冰、滑雪、冰球、越野滑轮和速度轮滑5个大项,134个小项,实际产生了金牌185枚、奖牌405枚、总分7742分。沈阳代表团共派出17名教练员、135名运动员参赛,最终夺取金牌88枚(占赛事金牌47.6%)、银牌46枚、铜牌38枚、奖牌总数172枚(占赛事奖牌42.2%)、总分2951分(占赛事总分38.1%),圆满完成了金牌、奖牌、总分三项第一名和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的既定目标。
(二)以冰雪季活动为依托,积极开展冰雪赛事活动。
举办“冬奥年,中国年”魅力冰雪冬奥文化主题展。为普及奥运知识,宣传冬奥文化,以实际行动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召开,1月4日,“冬奥年,中国年”魅力冰雪冬奥文化主题展在华润沈阳万象城拉开帷幕。主题展由《走进冬奥:科技点燃冰雪运动之美》、《圆梦冰雪:影像书写新中国冰雪运动70年》和《奥运摄影师的1896—来自奥林匹克故乡希腊的祝福》三大版块组成,分别从了解冬奥、圆梦冰雪、奥运祝福三个角度,呈现了冬奥及冬残奥会各项赛事、新中国冰雪运动70年的经典瞬间以及1896年希腊首届现代奥运会的珍贵历史影像。开展“拥抱冬奥 逐梦未来”沈阳市“庆冬奥、迎新春”冰雪项目展示活动。为丰富春节期间大众冰雪活动,提升市民健康水平和沈城节日氛围,以实际行动庆祝2022年北京冬奥会隆重开幕,2月4日,“拥抱冬奥 逐梦未来”沈阳市“庆冬奥、迎新春”冰雪项目展示活动在北陵公园北陵神桥滑冰场举行。活动现场,近百名沈阳冰雪爱好者进行了精彩的冰球、花样滑冰、冰舞、速度滑冰、抽冰嘎、单腿驴、龙飞凤舞迎奥运、高山滑雪、雪上个人技巧等冰雪项目展示表演,全面呈现了沈阳人民共庆冬奥、喜迎新春、谋求振兴、勇当先锋的良好精神风貌。举办“拥抱冬奥 逐梦未来”2021-2022年沈阳冰雪季活动之全民冰雪推广公益行滑雪训练营活动。为全面推动我市冰雪运动发展,带动更多市民参与冰雪运动,2月16日,“拥抱冬奥 逐梦未来”2021-2022年沈阳冰雪季活动之全民冰雪推广公益行滑雪训练营在东北亚滑雪场开营。特邀我市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滑雪教练员向全市滑雪爱好者普及滑雪知识,教授滑雪技能,以此激发市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百名滑雪爱好者前来体验,尽享冰雪运动的快乐。
(三)以振兴突破为目标,全面助力北京冬奥会召开。派出专业裁判员,职裁冬奥赛事。由沈阳市体育局选派的高山滑雪裁判员杨辉于2月奔赴冬奥赛场,执裁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比赛。他在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担任划线团队主管助理,负责高山滑雪竞速项目的裁判工作。作为市体育局选派的唯一一名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裁判员,杨辉在赛事期间严格遵守冬奥会赛事规则,以公平、包容、平等的精神,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奋斗意志执裁了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受到了北京冬奥组委的广泛赞誉。选派优秀运动员,参加冬奥赛事。在第24届北京冬奥会上,4名沈阳籍运动员冯贺、陈爽、杨龙啸、周阳分别以运动员和替补运动员身份参加了单板滑雪障碍追逐、自由式空中技巧、越野滑雪等项目比赛。沈阳籍奥运健儿在冬奥赛场上全面弘扬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不畏艰难,迎接挑战,以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突破自我,争创佳绩,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其中,作为国家单板滑雪障碍追逐跨界跨项组运动员的冯贺,于2月9日参加了冬奥会首次设置的项目-单板滑雪障碍追逐赛,并最终获得第30名的成绩,这也是我国单板滑雪障碍追逐赛的冬奥会首秀。组织队伍观看冬奥赛事,为冬奥健儿加油助威。自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组织省冬运会沈阳代表队各项目队伍,先后观看高山滑雪、单板滑雪障碍追逐、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等一系列冬奥赛事,在助力冬奥健儿勇创佳绩的同时,不断学习他们在赛场上跨越阻碍、冲破极限、超越自我、勇敢追梦的奥林匹克精神。队员们纷纷表示,要以冬奥健儿为榜样,坚定不屈、永不言弃,不断诠释体育运动的真谛,在省冬运会的赛场上继续挑战自我、创新突破、再创辉煌。
市体育局联合市教育局、市文旅局,以打造冰雪沈阳 逐梦“双运”之城为主题,在全市组织开展冰雪系列活动,促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文旅共建。
(一)提升竞技冰雪发展水平。优化竞技冰雪项目布局,创新组队方式,采取自主组建、省市联合共建、体教联合共建、协会联合共建、俱乐部联合共建等多种模式,加快冰雪项目运动队伍组建。落实国家体育总局选星计划,实施冰雪双峰人才培养工程,推动建立年龄层次衔接、项目结构多元、训练规模合理的后备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竞赛选拔作用,发现和培养一批竞技冰雪运动后备人才。承办举办好中国青少年滑雪公开赛、SHB城市冰球斗牛赛青少年(职业)联赛、辽宁省青少年短道速滑锦标赛、辽宁省青少年冰球锦标赛、辽宁省青少年自由式滑雪锦标赛、辽宁省青少年单板滑雪锦标赛以及沈阳市青少年花样滑冰、滑雪比赛等竞技冰雪赛事。
(二)丰富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紧紧围绕“第九届全国大众冰雪季”,以“奋进新时代 冰雪新征程”为主题,持续丰富群众冰雪赛事活动,不断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创新赛事活动举办方式,以开展“百万市民上冰雪”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冰雪赛事活动,深入实施“冰雪惠民计划”,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冰雪场馆和社会冰雪场地,为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冰雪运动创造条件,真正做到把赛事办在群众身边、活动送到群众身边、欢乐体验到群众身边。精心策划举办冰雪嘉年华、市民冰雪运动会、冰雪社区运动会、冰帆冰龙舟大赛、全国冬泳日暨沈阳国际冬泳邀请赛、冰雪公益行等重点活动,全市将举办100场次以上的冰雪赛事活动,力争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达到150万人次以上。
(三)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开展。聚焦“双减”试点城市建设,充分发挥青少年校外冰雪服务驿站作用,积极开展冰雪公益课活动,带动青少年免费学习冰雪技能和参与冰雪运动,打造具有沈阳特色和优势的青少年校外冰雪活动服务基地。落实国家“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和“校园冰雪计划”,以学校为主阵地,鼓励支持自浇冰场或与滑雪场、冰雪培训机构等其他体育社会力量开展深度合作,加大冰雪运动进校园力度,推进我市中小学申报创建冰雪特色学校。组织开展沈阳市青少年冰球赛事、冰雪训练营等青少年冰雪赛事活动。
(四)促进冰雪消费和产业发展。以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为抓手,深化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冰雪运动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发展冰雪健身休闲产业,积极培育冰雪竞赛表演市场,注重打造冰雪旅游特色品牌。深度开发冰雪体育消费场景,打造一批冰雪体育网红打卡地,努力把“冷资源”做成“热经济”。今冬冰雪运动季,全市将发放100万元冰雪体育惠民消费券,健全完善体育消费引导机制。
(五)打造地域特色冰雪文化品牌。挖掘并利用沈阳的冰雪体育文化历史资源,培育打造“盛京冰嬉节”、冬捕节、冬泳日、冰龙舟和冰帆大赛、“三北”稻田冰雪运动会等冰雪文化精品。注重讲好以“冬奥夺冠”为主题的冰雪运动文化故事,讲好“英雄城市”为主题的沈阳地域冰雪文化故事,讲好“清风满韵”为主题的沈阳民俗特色冰雪文化故事,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彰显城市文化品质。
感谢您对我市冰雪运动及冰雪经济发展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体育局
2023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