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体育局: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打造东北一流、全国知名的
创意设计之都
打造优秀文化传播高地
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加快建设体育强市、打造体育名城
奋斗三年
着力实施“文化+”工程
在建设文化强市上实现新突破
沈阳要这么干
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
今日召开
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
于秀介绍情况
下面,我就市体育局在建设文化强市上实现新突破的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作新闻发布。
今年,市体育局党组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时期要有突破”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目标要求,科学谋划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以深入实施“四个专项行动”为抓手,坚持“扬优势、固根基、补短板、抓重点”,唱响“天天运动、人人健康”主题,统筹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高质量发展,以加快建设体育强市、打造体育名城的实际行动,在沈阳建设文化强市进程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沈阳实践贡献体育力量。
第一,做大群众体育,促进全民健康,深入实施“出门就健身”体育惠民行动。
一是持续丰富场地设施供给。优化完善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实现村屯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银边、口袋公园配置全民健身设施,每年建设1-2个体育公园或健身步道,大力推进智慧健身路径、智慧体育公园、智慧健身步道建设。今年启动中山公园、沈水湾公园等智慧体育公园改建工作和市全民健身中心场馆智慧化改造升级工作。持续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使用,沈阳开放试点经验在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交流。到2025年,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2.4平方米增加到2.7平方米。
二是精心培育赛事活动品牌。推动沈阳国际赛艇公开赛和沈阳马拉松深度融合,打造沈阳自主品牌赛事“双名片”。举办沈阳国际时尚体育节、全民健身国际徒步节等大型赛事活动,组织开展市民运动会、冰雪运动会、社区(村屯)运动会等群众性赛事活动,形成“一区一品牌、一地一特色”。到2025年,我市每年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不少于1100场。今年全民大众冰雪季活动,开展国际冬泳邀请赛、市民冰雪运动会、冰龙舟大赛、冰帆大赛等特色赛事,近60万人次参加。成功举办的中国青少年滑雪公开赛,CCTV新闻频道进行宣传报道,国际滑雪联合会北京代表处发来感谢信。
三是推广传播健康生活理念。深入践行“两邻”理念,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作用发挥,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增加校外体育服务供给,拓展公益服务覆盖范围,打造沈阳模式的青少年体育服务品牌。今年探索举办“青少年冰雪技能培训营”公益活动模式,对1000名青少年免费开展冰雪运动技能培训,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全社会参与冰雪运动,绘制独具特色的青少年冰雪运动名片。在原有40余家体育场馆和体育俱乐部作为青少年校外体育服务驿站的基础上,再行遴选15家,在周末、寒暑假及课后时段为青少年提供足球、篮球、冰球等项目专业公益培训活动。实施国民体质监测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屯、进学校“五进”志愿服务活动,今年监测人数不少于10000人次,并开具运动处方,目前已完成2000人次体质监测。大力营造“天天运动,人人健康”浓厚氛围,到2025年,我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5.8%。
第二,做强竞技体育,提升综合实力,深入实施竞技体育城市争光行动。
一是做好重大赛事备战参赛。今年我市参加辽宁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全国首届学生(青年)运动会等重点赛事。市体育局全项目组队参加第十四届省运会,确保沈阳代表团蝉联金牌、奖牌、团体总分“三个第一”和体育道德风尚奖。截至目前,在已完成的省运会冬季、激光枪、跆拳道、国际式摔跤、蹦床、举重6项比赛中,共设置金牌664枚,我市已获得215枚,在全省遥遥领先,彰显沈阳英雄城市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实现“开门红”。我市承办的省十四运跆拳道等三项赛事,全程零投诉、零事故,实现了安全、简约、精彩的办赛效果。同时,加强与省单项运动项目中心战略合作,组队参加全国首届学生(青年)运动会,力争取得佳绩。
二是举办承办品牌体育赛事。今年初,成功举办首届“振兴杯”沈阳冰球邀请赛,来自白俄罗斯和国内8个城市的31支队伍参赛。其间,组织白俄罗斯冰球队参观故宫等景点、品尝饺子等特色餐饮、学习中国书法等艺术,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魅力。为此,白俄罗斯冰球协会特发来感谢信。同时与白俄罗斯冰球协会签订《合作备忘录》,有力促进体育队外交流,助推城市国际化。同时,还将办好“和平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全国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全国田径冠军赛等高水平赛事活动,深化与辽宁男篮新周期项目合作,持续提高沈阳品牌赛事影响力,以赛“名”城扩大沈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培育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积极申报全国足球重点发展城市,深入做好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申报工作,创新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提升社会化合作水平,引进包括奥运冠军在内的优秀体育人才。到2025年,将打造国家级综合后备人才基地2个,市级以上后备人才基地30个。3月9日,国家少年女子曲棍球队落户沈阳合作共建签约仪式成功举行,不仅填补了我市“国字号”队伍空白,而且对普及发展曲棍球运动,促进沈阳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做优体育产业,推动消费升级,深入实施体育市场主体培育行动。
一是促进体育市场资源集聚。抓住我省申办2028年第十五届全国冬运会的有利契机,重点推进沈阳冰上中心场馆群建设,带动冰雪运动、冰雪产业、冰雪文化协调发展。认真组织开展体育产业调查,建立完善市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评审标准和工作机制,全面构建起国家、省、市三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创建工作体系。2月7日,成功举办主题为“合作共赢、创新突破”的沈阳体育精品赛事项目推介会,实现了发布信息、促进交流、加强合作、互利共赢的预期目的,进一步形成了加快体育强市建设的工作合力,社会反响强烈、效果良好。
二是深入激发体育消费活力。聚焦沈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打造引领时尚潮流的体育消费之城为抓手,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强化供给和需求两端双向发力,持续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健全完善体育消费引导机制,深度开放体育消费场景。时隔3年,今年辽宁男篮重回主场后,体育馆内座无虚席,5场沈阳主场比赛,5万余名球迷到场观赛,拉动消费近3500万元,辽宁男篮在赛场的精彩表现,不仅给广大球迷带来惊喜,也有力带动了沈阳及周边地区的消费。我们还将探索赛场与商场、赛事与集市相结合新路径,积极开辟夜间体育、假日体育、赛事集市等新业态、新场景,组织开展体育消费嘉年华、体育产业博览会等活动。到2025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60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以上,全市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年均增长8%以上。
三是引领区域体育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体育创新发展联盟和沈阳市体育产业发展联盟作用,促进都市圈城市和地区项目共推、赛事联办、产业协同、资源共享、平台共建,联合举办都市圈徒步大会、龙舟邀请赛、武林大会、电竞大赛等区域性赛事活动,形成一批有较大影响和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合作成果。到2025年,形成区域知名体育赛事品牌10项以上。
第四,做精体育文化,涵养城市品质,深入实施体育文化魅力彰显行动。
一是打造体育文化传播载体。拟选址奥体中心五里河体育场规划建设沈阳体育文化展示馆,深入挖掘辽沈体育历史文化资源和体育文化内涵,保护传承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和民族特色体育项目等体育文化根基,为传承、弘扬、展示沈阳体育的独特魅力、绚丽光彩和深厚底蕴提供有效平台。
二是发挥体育文化社会价值。广泛开展体育文化宣传,讲好沈阳体育故事,引导人们树立积极乐观、自立自强、阳光自信的生活态度。加强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组织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和体育明星深入基层一线、走近百姓身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向全社会传递体育正能量,增强城市凝聚力。
三是增强体育文化国际影响。充分发挥新华社全媒体传播和高端智库优势,持续深化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专项合作,推进项目高质量实施,着力提升沈阳赛艇指数国际话语权,做大做强赛艇城市品牌,加强沈阳赛艇文化国际传播,进一步提高沈阳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奋斗铸就辉煌,实干赢得未来。市体育局将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在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新赛道上全力奔跑、冲刺跨越,在实施“文化+”工程,建设文化强市的新征程上创新突破、勇毅前行,奋力夺取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胜利,助力我市在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中挑大梁担大任、当先锋作表率,为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贡献体育力量。
发布会上还回答了
记者提出的相关问题
问:全民健身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下一步,市体育局将采取哪些措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于秀: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身体健康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市体育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出门就健身”体育惠民工程,积极营造“天天运动、人人健康”的氛围,着力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覆盖全民、服务全民、造福全民。下一步,主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一是科学布局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把健身设施配建到群众身边。牢固树立亲民、便民、利民、惠民理念,坚持强基础、提质量、优服务、增效益,建设城乡一体、普惠服务的运动空间,以需求为导向配置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将优质资源向街道社区和乡镇村屯延伸,利用城市金角银边、口袋公园配置健身设施,实现社区村屯健身设施全覆盖,加强适老适儿化健身设施设置,推动各地区因地制宜配置智能室外健身器材,加快公共体育场馆智慧化改造,打造高品质、智慧化、时尚化体育健身设施新场景。
二是加快构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把赛事活动举办到群众身边。坚持以体育赛事彰显城市品质,打造参与度高、可及性强的特色赛事活动。在持续推动沈阳马拉松、“和平杯”、国际赛艇公开赛等自主品牌赛事向常态化、精品化、规模化发展的同时,打通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最后一公里”,深入践行“两邻”理念,坚持重心下移、活动下沉,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街道乡镇及社区村屯延伸,策划开展由群众自我设计、亲身参与、重在体验的赛事活动,真正做到把赛事办在群众身边、活动送到群众身边、欢乐体验到群众身边。
三是健全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把健身组织组建到群众身边。坚持全覆盖、网格化,努力构建以基层社区和乡村体育社会组织为基础,各项目、人群类体育社团为支撑,覆盖市、区县(市)、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屯)的四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积极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向基层社区、农村和学校延伸,引导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村屯)体育健身俱乐部和健身团队建设,注重关注网络健身组织发展,积极探索基层全民健身组织建设和管理的新思路、新模式,打通健身组织服务广大群众健身的“最后一公里”。
四是切实强化全民健身科学指导,把健身指导服务配送到群众身边。推动健康关口前移,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深入实施科学健身“个十百千万”专项行动,即完善1个科学健身信息服务微信平台,建立由50名体育和医疗专家组成的大健康宣讲团,深入100个社区(村屯)宣讲科学健身知识,为全市955个社区和村屯培训配备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全天候健身指导服务,每年开展国民体质监测10000人并开具运动处方。同时,利用各级各类媒体资源,讲述群众身边的健身故事,在全社会倡导“运动是良医”理念,引导市民想健身、爱健身、会健身,让“天天运动、人人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沈阳这座英雄城市更有活力、更有品位、更有颜值、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