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宋丽在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沈阳市深入学习 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专场)上的发布稿件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市体育局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牢牢把握”“三个全面”重要要求,教育引导体育系统全体党员干部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锚定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总目标,以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快由体育大市向体育强市迈进,在开创沈阳振兴发展新局面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决策部署,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这为我市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体育强市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工作目标,全市体育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坚持“扬优势、固根基、补短板、抓重点”,深入谋划建设运动健康的全民健身活力之城、东北亚知名的国际体育赛事之城、引领时尚潮流的体育消费之城、彰显城市品质的体育文化之城、展现城市能级的冰雪运动之城。围绕体育强市“五城”定位,以做大群众体育、做强竞技体育、做优体育产业、做精体育文化、做热冰雪运动“五大场景”为核心,实施“出门就健身”体育惠民、竞技体育城市争光、体育产业优化升级、体育文化魅力打造、冰雪运动提质增效“五大行动”,切实将体育融入全市工作大局,以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实际行动,为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贡献体育力量。
第一,实施“出门就健身”体育惠民行动,建设运动健康的全民健身活力之城。不断丰富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让群众在参与健身中收获健康,让城市因体育富有生机和活力。一是促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质升级。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健身路径、智慧体育公园、智慧健身步道建设,优化完善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2.2平方米增加到2.7平方米,市属体育系统场馆智能化改造率达85%。二是积极倡导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践行“两邻”理念,树立“天天运动、人人健康”观念,实施科学健身“非常6+1”工程和“个十百千万”专项行动,体育系统党员干部带动社会体育指导员下沉社区健身站点,为群众提供健身指导服务,切实提高公众对科学健身的知晓率、参与率,提升运动健身效果。三是推动群众体育工程建设实现新突破。建成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全覆盖的四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以“体育+”为抓手,为各类人群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的体育公共服务,促进全民体育素养提升。
第二,实施竞技体育城市争光行动,建设东北亚知名的体育赛事之城。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打造具有沈阳特色的精品体育赛事,持续提高沈阳自主IP品牌赛事影响力。一是精心策划品牌赛事活动。积极引进品牌影响力大、市场价值高、与城市文化特征和自然禀赋相匹配的高级别国内外体育赛事,以赛“名”城扩大沈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培育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调整优化项目布局,做好新周期沈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评定工作,高水平培养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创新优秀运动员培养和优秀运动队组建模式,充分调动学校、区县(市)以及社会体育俱乐部参与竞技体育的积极性。三是推动“三大球”振兴发展。落实我市“三大球”振兴发展行动方案,加快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三大球”训练、竞赛和精英人才培养体系,走出一条具有沈阳特色、体教协同育人的“三大球”振兴发展之路。
第三,实施体育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建设引领时尚潮流的体育消费之城。着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体育消费创新升级,进一步激发国家中心城市吸纳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一是促进体育资源有效汇聚。持续深化改革,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推进体育人才、体育场馆、体育机构、体育会展等各类资源的吸纳集聚,着力建立健全体育人才培养开发、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制度,吸引高水平体育人才来沈创新创业。二是推动体育消费优化升级。结合国家体育消费试点经验,创新研究拉动体育消费新机制,进一步激发市民体育消费潜力、拓展体育消费体验、引领体育消费前沿,到2025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60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以上,全市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年均增长8%以上。三是引领带动都市圈体育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体育联盟和沈阳体育产业发展联盟作用,通过产业协同、赛事联办、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协同推进都市圈城市和地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提升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体育国际竞争力。
第四,实施体育文化魅力打造行动,建设彰显城市品质的体育文化之城。深入挖掘我市体育文化资源,绽放体育文化光彩,让体育文化塑造城市品格、融入城市血脉。一是讲好沈阳体育故事。规划建设沈阳体育文化展示馆和体育“名人堂”,深入挖掘沈阳体育历史文化资源和体育文化内涵,保护传承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统体育项目等体育文化根基,增强文化自信,绽放体育光彩,使体育文化融入城市血脉,让更多的人感受沈阳体育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二是打造城市文体旅融合发展品牌。不断推进与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专项合作,充分发挥新华社全媒体传播和高端智库优势,着力从提升沈阳赛艇指数国际话语权、做大“赛艇之都”城市品牌、挖掘讲述沈阳赛艇背后故事、加强沈阳赛艇国际传播力度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三是发挥体育凝心聚力的积极作用。加强运动项目文化建设,打造沈阳“冠军之家”,组织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和体育明星深入基层一线、走近百姓身边,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和慈善公益活动,传递社会正能量,增强城市凝聚力。
第五,实施冰雪运动提质增效行动,建设展现城市能级的冰雪运动之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积极响应“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大力发展冰雪运动。一是建设完善冰雪场地设施。助力申办十五届全国冬运会,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申冬的总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推动沈阳冰上中心场馆群建设,满足承办大型冰雪赛事需求。鼓励支持各区、县(市)和社会力量建设冰雪运动场馆、冰雪乐园和群众冰雪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品质。二是促进大众冰雪运动普及。打造青少年冰雪品牌赛事,积极承办“明日之星”中国青少年滑雪公开赛等高水平国内重要赛事。注重培育地域特色冰雪运动品牌,精心组织市民冰雪运动会、冰雪公益行、国际冬泳邀请赛、冰龙舟冰帆赛等系列大众冰雪活动。积极推进“冰雪进校园”活动,开展青少年冰球校际联赛、冰雪冬令营等活动。三是提升冰雪运动竞技水平。强化冰雪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冰雪骨干教师、裁判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努力为国家和省输送更多优秀冰雪运动人才。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使命激励新作为。市体育局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和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新征程中,奋力谱写我市体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