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小看这5分钟
日前,北京市教委印发《优化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在校课间时间指导意见》,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北京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将对课间安排做出整体统筹优化。
意见要求,北京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原则上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在上、下午各安排一次30分钟的大课间,在校每天课间总时长小学阶段不少于90分钟、初中阶段不少于105分钟(五四制学校可参考制订),普通高中学校可参考执行。学校依据校情、学情需要,统筹好现有课间时长,自主设置课间安排。调整后,小学学生上午上课时间、午餐午休时间、下午放学时间总体保持不变,初中学生上午上课时间、午餐午休时间保持不变,下午放学时间由学校自行决定是否延长5分钟。
该意见发布后,立即获得社会各界纷纷点赞。变化后的课间,不仅可以让学生有了较为充裕的休息时间,还能走出教室,适量运动,收获健康的身心。
无独有偶,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深圳市便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每天一节体育课”。该政策让人眼前一亮,体现出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对改善学生体质、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信心与决心。
把本该属于青少年的课间及体育活动时间“还给”他们,既有助于减少“小胖墩”“小眼镜”情况的发生,也有益于文化课学习。通过体育运动收获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体会奋勇争先、永不放弃的精神,与书本知识相比更真实、更直观,也更深刻。
有了好的政策,还需要强有力的监督。
首先,从学校到教师,不能随意缩短学生的课间时长,更不能禁止学生课间离开教室参加体育活动,反而应该鼓励孩子们走出去、跑起来,在阳光下活动。此外,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勇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也是必要的。
其次,尽快制定更适合课间体育活动的方案也十分关键。不论是10分钟,还是15分钟,如何让学生在相对短的课间“动”到位,各级教育和体育部门,应积极研制适宜在课间开展的体育活动或游戏的方案,同时研发相关健身器材,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佳锻炼效果。
最后,要教会学生自主锻炼,逐步培养他们的健身意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主动健身意识还有待提高,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健身意识,教会他们更多的健身技能,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教师应转变职责,从课间的管理者变为课间的参与者,带领学生一起动起来。
做好青少年校园体育工作,既要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也要不折不扣地执行相关规定,做好政策引导,做到高质量发展。体育是最好的教育,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每个人。从现在起,让广大青少年在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得到成长,收获健康、收获快乐。